1. <menuitem id="o5m0q"><acronym id="o5m0q"><div id="o5m0q"></div></acronym></menuitem><track id="o5m0q"><dfn id="o5m0q"></dfn></track>

      <video id="o5m0q"><ol id="o5m0q"></ol></video>
      <strong id="o5m0q"></strong>

        1. 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

          煉鋼+精煉+連鑄系統各種計算公式

          1、轉爐裝入量

          2、氧氣流量


          3、供氧強度

          注:氧氣理論計算值僅為總耗氧量的75%~85%。


          氧槍音速計算

          α=(κgRT)1/2m/s

          α—當地條件下的音速,m/s;

          κ—氣體的熱容比,對于空氣和氧氣,κ=1.4;

          g—重力加速度,9.81m/s2;

          R—氣體常數,26.49m/κ。


          馬赫數計算

          M=ν/α

          M—馬赫數;

          ν—氣體流速,m/s;

          α—音速,m/s。


          沖擊深度計算

          h—沖擊深度,m;

          P0—氧氣的滯止壓力(絕對),㎏/㎝2;

          d0—噴管出口直徑,m;

          H—槍位,m;

          ρ—金屬的密度,㎏/m3;

          dc—候口直徑,m;

          B—常數,對低粘度液體取作40;

          K—考慮到轉爐實際吹煉特點的系數,等于40。


          在淹沒吹煉的情況下,H=0,沖擊深度達到最大值,即

          有效沖擊面積計算

          ν—氧射流在出口處的流速,m/s。


          金屬-氧接觸面積計算

          在淹沒吹煉時,射流中的金屬液滴重是氧氣重量的3倍,吹入1m3氧氣的液滴總表面積(金屬-氧氣的接觸面積):

          G1標米3氧氣中的金屬液滴重量=3×1.43㎏;

          r平均—液滴的平均半徑,m;

          ρ—金屬液的密度,7×103/m3。


          金屬-熔渣接觸面積計算

          V—乳化渣的總體積,m3;

          r—渣滴半徑,m。


          氧氣高度計算

          H=bPDe

          H—氧槍噴頭端面距熔池液面的高度,㎜;

          b—系數,隨噴孔數而變化,四孔噴頭b=4560;

          P—供氧壓力,MPa;

          De—噴頭出口直徑,㎜。


          4、石灰的加入量(㎏/t)

          當鐵水P<0.30%時,

          當鐵水P>0.30%時,

          η-脫磷率,單渣法取90%,雙渣法為90%~95%;

          當生成3CaO·P2O5時,

          當生成4CaO·P2O5時,

          4CaO·P2O53CaO·P2O5在煉鋼高溫下都是穩定的化合物,生產時放出大量的熱,3CaO·P2O54CaO·P2O5生成時放出的熱量多。只有當渣中P2O5的質量分數ωP2O53%時才有可能形成3CaO·P2O5。實際生產中P2O5的質量分數一般不會超過1%。


          噸鋼石灰的加入量(㎏)=

          鐵水帶渣帶入的SiO2應考慮鐵水渣中CaO相當的SiO2

          則輔原料及鐵水帶渣所需石灰用量(㎏)=


          5、渣量計算

          渣量可以用元素平衡法計算。Mn和P兩元素,從渣料和爐襯中的來源很少,其數量可以忽略不計。因而可以用Mn或P的平衡來計算渣量。


          用Mn平衡計算渣量

          設渣量為X,終渣中氧化錳的含量已知為A%;


          錳來源量=鐵水帶錳量+廢鋼帶錳量

          =鐵水裝入量×鐵水中錳含量%+廢鋼裝入量×廢鋼中錳含量%


          錳支出量=鋼水帶錳量+爐渣帶錳量

          =出鋼鋼水量×終點殘錳量%+爐渣渣量×爐渣中錳含量%


         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,錳來源量=錳支出量


          鐵水裝入量×鐵水中錳含量%+廢鋼裝入量×廢鋼中錳含量%=出鋼鋼水量×終點殘錳量%+爐渣渣量×爐渣中錳含量%


          用P平衡計算渣量

          設渣量為Y,終渣中氧化錳的含量已知為A%;

          P來源量=鐵水帶P量+廢鋼帶P量

          =鐵水裝入量×鐵水中P含量%+廢鋼裝入量×廢鋼中P含量%


          P支出量=鋼水帶P量+爐渣帶P量

          =出鋼鋼水量×終點鋼水中P量%+爐渣渣量×爐渣中P含量%


         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,P來源量=P支出量


          鐵水裝入量×鐵水中P含量%+廢鋼裝入量×廢鋼中P含量%=出鋼鋼水量×終點鋼水中P量%+爐渣渣量×爐渣中P含量%

          6、白云石加入量計算

          白云石加入量

          石灰帶入的MgO的量=石灰加入量×石灰中MgO含量%=A(㎏)


          1t裝入量爐襯熔損帶出的MgO的量=1000×熔損的含量%×爐襯中MgO的含量%=B(㎏)


          1t裝入量終渣MgO的量=1000×渣量占金屬裝入量的量%×終渣成分中MgO含量%=C(㎏)


          白云石的加入量=(終渣要求MgO的量C-石灰帶入的MgO的量A-爐襯熔損帶出的MgO的量B)/白云石中MgO的含量% =D(㎏)


          白云石需補加石灰用量


          白云石相當的石灰量

          白云石相當的石灰量=

          ∴石灰的加入總量=石灰加入量-補加石灰量-白云石相當的石灰量=G(㎏)


          爐鋼渣量總量簡單計算

          爐渣總量/爐=石灰加入量+白云石×(1-白云石中燒堿含量%)+礦石加入量×(1-礦石中全鐵含量%)+裝入量×入爐金屬料硅含量%×1000×60÷28


          入爐金屬料硅含量=裝入量×鐵水所占比例×鐵水硅含量%+裝入量×生鐵塊所占比例×生鐵塊硅含量%+裝入量×廢鋼所占比例×廢鋼硅含量%


          煉鋼溫度下分配系數常以渣中氧化物含量和元素的比值表示


          渣中氧化物含量換算的系數

          根據脫磷效果確定硅、渣量計算

          轉爐煉鋼脫磷能力較強,去磷量可達90%以上,在FeO%=14%時,脫磷指數為Lp=P/[P]


          爐渣堿度下脫磷指數Lp=P/[P]的最大值

          爐渣堿度

          2.4

          2.8

          3.5

          4.0

          Lp

          120

          210

          440

          480

          實際脫磷指數只能達到最大值的50%~80%之間。

          L=0.436Lp+0.3717

          100㎏爐料為例,磷的平衡關系為:

          爐料中磷量=鋼中磷量+渣中磷量

          100ω[P]%=Qω[P]%+QωP%

          ωP%=0.437ωP2O5%,ωP2O5%=Lpω[P]%

          100ω[P]%=Qω[P]%+0.437QLpω[P]%

          ω[P]%= 100ω[P]%/ (Q+0.437QLp)

          ω[P]%—爐料中磷的質量百分數;

          Q—鋼水重量,㎏;

          Q—爐渣重量,㎏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煉鋼鐵水的最佳硅質量分數

          渣量既要保證脫磷效果,又要考慮成本。煉鋼堿度一般取3.5,爐渣中CaO和SiO2占總渣量的50%60%左右。假定CaO+ SiO2為渣量的55%,渣中CaO含量為B%,渣中SiO2含量為C%

          石灰的加入量(㎏/t)=渣量×渣中CaO含量%/石灰有效氧化鈣


          鐵水硅含量計算

          渣中SiO2的量(㎏/t=渣量×渣中SiO2含量%=A×C%=D

          每噸鐵水的Si含量 ω(Si)=渣中SiO2的量/1000×28/60×100%=E%    

          ∴鐵水中的ω(Si)ω(P) 的關系為:

          Si%=(P%鐵水-P%出鋼)×1000×100%×渣中SiO2含量%×28×100%/L×P%出鋼×60×1000


          L=0.436Lp+0.3717

          還原性脫磷方案:

          硅鈣合金脫磷,要求用一定壓力的氬氣作為載流氣體,將CaSi合金粉噴入鋼液之中;電石脫磷,要求鋼液溫度為15751680℃、鋼中碳的活度在0.020.30之間,脫磷率ηp可達50%以上;CaC2CaF2合成渣脫磷,鋼水溫度在15751680℃,CaC2CaF2渣系中CaF2的配比控制在10%25%為好。

          溫度為15701680℃,ωCaO24%脫磷計算


          當硫在渣、鋼間的分配系數Ls一定時,鋼液硫含量取決于爐料硫含量和渣量的計算

          Σω(S)%[S]%(S)%·Q

          Ls=ω(S)%[S]%

          ω[S]%=Σω(S)%/1+Ls·Q

          Σω(S)%—爐料帶入熔池的總硫量,%;

          ω[S]%—鋼液中硫的質量百分數;

          ω(S)%—爐渣中硫的質量百分數;

          Q—渣量,%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7、轉爐熱效率計算


          8、出鋼溫度的計算

          出鋼溫度=凝固溫度(T+過熱度(α)+出鋼過程溫降(Δt1+出鋼完畢至精煉開始之前的溫降(Δt2+鋼水精煉過程的溫降(Δt3+鋼水精煉完畢至開澆之前的溫降(Δt4+鋼水從鋼包至中間包的溫降(Δt5


          常用的凝固溫度計算公式

          Tn=1536-(78ω[C]+7.6ω[Si]+4.9ω[Mn]+34ω[P]+30ω[S]+5.0ω[Cu]+3.1ω[Ni]+2.0ω[Mo]+2.0ω[V]+1.3ω[Cr]+18ω[Ti]+3.6ω[Al]+80ω[B]+ 80ω[O] +90ω[N] +1300ω[H]

          過熱度-與鋼種、坯型有關,方坯一般取20-30℃,板坯一般取15-25


          9、冷卻劑的冷卻效應計算

          Q=Q+Q

          1㎏礦石的冷卻效應

          Qkj/㎏)=1×(礦石熱熔×(前期熔池溫度-常溫)+礦石熔化潛熱+礦石中Fe2O3含量×112/160×還原鐵吸收熱量+礦石中FeO含量×56/72×還原鐵吸收熱量)

          Qkj/=1×C×Δt+λ+1×(ω(e2O3)×112/160×6456+ω(FeO)×56/72×4247)

          Q=1×(1.016×(1350-25+209+礦石中Fe2O3含量×112/160×6459+礦石中FeO含量×112/160×4249

          1㎏廢鋼的冷卻效應

          Qkj/㎏)=1×((廢鋼固態熱熔×(廢鋼熔化溫度-常溫)+廢鋼熔化潛熱+液態熱熔×(出鋼溫度-廢鋼熔化溫度))

          Qkj/㎏)=1×[C×(t25))+λC(tt)]

          Q=1×(0.699×(1500-25+272+0.837×(出鋼溫度-1500))

          冷卻劑用量確定

          如果選擇礦石為裝入量的A%,則需要設廢鋼用量,設廢鋼用量χ㎏

          Q=A%(100+χ)×Q+χ×Q

           溫度降低計算

          假定設定廢鋼的冷卻效應為1,則常用冷卻劑的冷卻效應換算值換算

          冷卻劑

          重廢鋼

          輕薄廢鋼

          壓塊

          鑄鐵件

          生鐵塊

          金屬球團

          燒結礦

          鐵塊石

          氧化鐵皮

          冷卻效應值

          1.0

          1.1

          1.6

          0.6

          0.7

          1.5

          3.0

          3.0-3.6

          3.0

          冷卻劑

          石灰石

          生白云石

          石灰

          無煙煤

          焦炭

          硅鐵

          菱鎂礦

          螢石

          OG泥燒結礦

          冷卻效應值

          2.2

          2.2

          1.0

          -2.9

          -3.2

          -5.0

          2.2

          1.0

          2.8

          加入1%冷卻劑時降溫的經驗數據

          加入1%冷卻劑

          廢鋼

          礦石

          鐵皮

          石灰

          白云石

          石灰石

          降溫效果/

          812

          3040

          3444

          1420

          2024

          2838

          氧化1㎏元素的放熱量及氧化1%元素使熔池升溫度數

          元素氧化反應

          氧氣吹煉

          1200

          1400

          1600

          [C]+{O2}={CO2}

          244/33022

          240/32480

          236/31935

          [C]+1/2{O2}={CO}

          84/11286

          83/11161

          82/11035

          [Fe]+1/2{O2}=(FeO)

          31/4067

          30/4013

          29/3963

          [Mn]+1/2{O2}=(MnO)

          47/6333

          47/6320

          47/6312

          [Si]+ {O2}+2(CaO)=(2CaO·SiO2)

          152/20649

          142/19270

          132/17807

          2[P]+5/2{O2}+2(CaO)=4 CaO·P2O5

          190/25707

          187/24495

          144/19762

          注:表中分母上的數據為氧化1㎏某元素的放熱量(kJ),分子上的數據為氧化1%該元素使熔池升溫的度數(℃)。

          熔池升溫度數計算

          Q=Σ(m·c)·Δt

          Δt= Q/Σ(m·c

          Δt—熔池升溫度數,℃;

          Q1㎏元素氧化后放出的熱量,kJ;

          m—受熱物體(金屬、爐渣、爐襯)的量,㎏;

          c—受熱物體(金屬、爐渣、爐襯)的比熱容,kJ/(㎏·℃)

          c金屬=1.05 kJ/(㎏·℃)

          c爐渣=1.235 kJ/(㎏·℃)

          c爐襯=1.235 kJ/(㎏·℃)

          10、合金元素吸收的計算

          合金加入量計算

          合金中元素增加量%=


          合金元素吸收率核算公式η%


          鐵合金中的氫含量范圍

          名稱

          硅鐵(45%

          高碳錳鐵

          低碳錳鐵

          低碳鉻鐵

          硅錳合金

          電解鎳

          氫含量(×10-6

          9.717.4

          7.517.0

          8.1

          4.36.0

          14.2

          0.2

          鐵合金中的氮含量范圍

          名稱

          硅鐵(75%

          高碳錳鐵

          鈦鐵

          高碳鉻鐵

          硅錳合金

          氮錳合金

          氮鉻合金

          ω[N]

          0.003

          0.002

          0.022

          0.039

          0.025

          2.88

          7.67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1600℃時錳、碳、硅、鋁的脫氧能力

          脫氧元素(含量為1%

          Mn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Si

          Al

          鋼液中平衡時ω[O]

          0.10

          0.02

          0.017

          0.0017


          1600℃時鋼中氧和鋁的平衡含量

          ω[Al]

          0.1

          0.05

          0.01

          0.005

          0.002

          0.001

          ω[O]

          0.0003

          0.0004

          0.0013

          0.002

          0.0037

          0.0059

          用熱力學函數作為判斷冶金反應方向及計算

          ΔG=ΔGΘ+-19.149T·lgQ

          ΔGΘ=-19.149T·lgK

          ΔG—某一狀態Q時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,J/mol;

          ΔGΘ—由標準態到平衡狀態時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J/mol;

          Q—反應在非標準狀態下活度的比值;

          K—反應的平衡常數,用活度表示。


          鋁脫氧平衡關系

          一般情況下,在1600℃時,當原始狀態Q=1,則反應2[Al]+3[O]=Al2O3達到平衡時:

          例如:一鋼液ω[O]=0.02%,現向鋼中加Al后,ω[Al]=0.08%。在1600℃反應達到平衡時,鋼中的ω[O]、 ω[Al]各為多少,認為濃度很小時,可用濃度代替活度)?

          ∵反應生成Al2O3,其消耗的ω[O]%和 ω[Al]%的比值為:

          ∴  ω[Al]%=0.02222,α [Al]平=0.08-0.02222=0.05778, ω[Al] =0.05788%

          ω[O]%=0.019754,α [O]平=0.02-0.019754=0.000246, ω[O] =0.000246%


          鈦脫氧平衡關系

          轉爐終點的氧含量計算

          堿性電弧的氧含量計算

          熔池鐵液中氧的飽和含量關系

          ω[O]=0.23αFeO


          鋼中氧化量計算:

          αo=94.07+36.8862/[%C] ppm


          100t轉爐鋼水含氧量計算

          [O]=10.99/[%C]+1.63T(℃)-880[%Mn]-2236 ppm


          150t轉爐鋼水含氧量計算

          αo=36.63/[%C]+0.77T(℃)-1350.57[%Mn]-1387.78 ppm


          鋼中氧含量計算

          (%O)=-0.154[%C]+0.006(ΣFeO)-0.018[%Mn]+12×10-7T(℃)+0.0392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氧的脫碳效率

          0.933=22.4/(2×12)

          氧化單位碳量所需的氧量將隨 [%C]的不同而不同,大致如下

          ω[C]/%

          0.91.0

          0.30.6

          0.10.25

          0.050.10

          0.05

          單位耗氧量(m3

          0.030.06

          0.040.06

          0.050.07

          0.50

          1.251.90

          鋼中碳的溶解

          碳溶于鐵液是吸熱過程,隨溫度上升溶解度增加,吸收每克碳吸熱1887J。

          在煉鋼的溫度范圍內,對于Fe—C二元系和Fe—C—Σ多元系,在不同溫度下碳的飽和溶解度計算式:

          Fe—C二元系 :

          ω[C]%飽=1.3+0.00257t

          Fe—C—Σ多元系:

          ω[C]%飽

          =1.3+0.00257t+0.17ω[Ti]%+0.135ω[V]%+0.12ω[Nb]%+0.065ω[Cr]%+0.027ω[Mn]%+0.015ω[Mo]%-0.4ω[S]%-0.32ω[P]%-0.31ω[Si]%- 0.22ω[Al]%-0.074ω[Cu]%-0.053ω[Ni]%

          上式中的標準含量以1%作單位。合適含量見下表,合適溫度范圍是1150~2000℃。

          元素

          Ti

          V

          Nb

          Cr

          Mn

          Mo

          含量/%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3.4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9

          25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元素

          S

          P

          Si

          Al

          Cu

          Ni

          含量/%

          0.4

          3

          5.5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3.8

          8

          上式從各元素前的系數大小可看出變化程度,以此來估計多種元素的吸碳能力的大小。


          碳氧濃度積

          不同碳含量和溫度時的m值

          ω[C]%

          溫度/

          1500

          1550

          1600

          1650

          1700

          m×10-3

          0.01

          1.76

          1.91

          2.06

          2.19

          2.33

          0.05

          2.11

          2.22

          2.34

          2.44

          2.55

          0.10

          2.20

          2.30

          2.41

          2.51

          2.60

          0.50

          2.51

          2.61

          2.72

          2.83

          2.94

          1.00

          2.91

          3.02

          3.16

          3.27

          3.40

          氧氣轉爐熔池中的實際氧含量ω[O]%實際高于在該情況下與碳平衡的氧含量ω[O]%平衡(m)值即:

          ω[C]%·ω[O]%實際>ω[C]%·ω[O]%平衡(m)值

          Δω[O]%= ω[O]%實際-ω[O]%平衡=ω[O]%實際-(m/ω[C]%


          11、出鋼量計算



          12、鋼鐵料計算

          其中:生鐵包括冷生鐵、高爐鐵水、還原鐵;廢鋼鐵包括各種廢鋼、廢鐵等;


          a. 輕薄料廢鋼,包括銹蝕的薄鋼板以及相當于銹蝕薄板的其他輕薄廢鋼,按實物量×60%計算,其加工壓塊按實物量×60%計算;


          b. 渣鋼是指從爐渣中回收的帶渣子的鋼,按實物×70% 計算;經過砸碎加工(基本上去掉雜質)的渣鋼,按實物量×90%計算;


          c. 優質鋼絲(即過去所稱“鋼絲”)、鋼絲繩、普通鋼鋼絲(即過去所稱“鐵絲”)、鐵屑以及鋼錠扒皮車屑和機械加工的廢鋼屑(加工壓塊在內),按實物量×60%計算;


          d. 鋼坯切頭切尾、湯道、中注管鋼、桶底鋼、凍包鋼、重廢鋼等均按實物計算;


          簡單算法

          鋼鐵料消耗(kg/t鋼)= 金屬裝入量(鐵水+廢鋼+生鐵塊)×1000/合格鋼坯


          合格鋼坯=[裝入量×(1-吹損率)+合金加入量×合金回收率]×鑄坯收得率

          鑄坯收得率應考慮鋼包殘鋼量、連澆爐數、中包殘鋼量、鑄坯定尺長度、鑄坯割縫、頭坯量和尾坯量、廢品量(現場+退廢)、切割時氧化損失、引流損失等影響。


          鋼鐵料消耗(kg/t鋼)=金屬裝入量(鐵水+廢鋼+生鐵塊)×1000/(裝入量-各種損失)

          損失:化學損失、爐渣損失、煙塵損失、噴濺損失等


          鋼鐵料消耗(kg/t鋼)=金屬裝入量(鐵水+廢鋼+生鐵塊)×1000/(裝入量-各工序損失)


          各工序損失:

          原料工序損失:鐵水帶渣扣減量、鐵水預處理的比例及其工序鐵水損失、鐵水翻罐和兌入時潑灑、廢鋼的折算;


          煉鋼工序損失:化學燒損、鋼渣中金屬損失、金屬鐵氧化、渣中鋼珠損失、噴濺損失、煙塵金屬料損失、回爐鋼水及新循環廢鋼損失(回爐鋼水+自循環廢鋼)×吹損率)、按鋼種分類統計;


          連鑄工序損失:氧化鐵皮損失、切縫損失、切頭、切尾損失、連鑄中間包余鋼、工序鋼包余鋼、漏鋼損失、連鑄坯合格率、軋后退廢。


          13、爐渣氧化性的表示方法

          全氧法

          Σω(FeO)=ω(FeO)+1.35ω(Fe2O3


          全鐵法(常用)

          Σω(FeO)=ω(FeO)+0.9ω(Fe2O3


          當ω[C]>0.1%時,轉爐吹煉末期的氧化鐵總量計算式

          Σω(FeO)%=4ω(CaO)%/ω(SiO2%+0.3/ω[C]%+1×10-6t2+1.25


          對于任何爐種的爐渣,特別是低碳鋼(ω[C]≤0.05%)的鋼液,氧化鐵含量計算式

          Σω(FeO)%=12+0.9/ω[C]%


          在純氧化鐵渣下(α(FeO)=1),金屬中的平衡含氧量即為飽和含氧量,因為氧在鋼中的溶解度很低,可用ω[O]代替α[O]

          L0(FeO)[O]=1/ω[O]飽和; lgL0=lg(1/ω[O]飽和)=6320/T-2.734,按此式計算可得不同溫度時純鐵渣下飽和含氧量

          t/℃

          1550

          1600

          1650

          1700

          ω[O]/%

          0.190

          0.231

          0.278

          0.331

           金屬中氧含量除與溫度有關外,還與爐渣的成分有關。因此,α(FeO)等于金屬液中與渣平衡時的氧含量和純氧化鐵渣下飽和含氧量ω[O]飽和之比。

          α(FeO)[O][O]飽和

          研究證明,當∑(FeO)一定,堿度為2左右時爐渣的氧化能力最強。


          14、鋼的密度

          鋼液密度隨溫度變化計算

          ρ=8523-0.8358(t+273);t的單位為℃。


          成分對鋼液密度影響的經驗計算公式

          ρ=ρ01600℃-210ω[C]- 210ω[C]- 60ω[Si] -7.5ω[Mn]-6ω[Ni] -550ω[Cr]-43ω[W]- 164ω[Al]

          ρ01600℃—鐵碳熔體在1600℃的密度,㎏/m3;

          元素含量適用范圍:ω[C]<1.7%,其余元素的質量百分數均在18%以下。

          爐渣密度隨溫度變化計算

          ρ0—爐渣1400℃時的密度,kg/m3;

          ρ—爐渣高于1400℃時的密度,kg/m3

          1400℃時,爐渣的密度與組成的關系

          一般液態堿性渣的密度為3000㎏/m3,固態堿性渣的密度為3500㎏/m3,ω(FeO)>40%的高氧化性渣的密度為4000㎏/m3,酸性渣的密度一般為3000㎏/m3。


          15、每噸鋼液中元素氧化物的數量、耗氧量、放熱量和鋼液的升溫關系式:

          M=(2.14Δω[Si]+ 1.29Δω[Mn]+ 1.48Δω[Cr]+ 1.28Δω[Fe]+ 2.29Δω[p]+ 1.47Δω[V]+ 1.67Δω[Ti]+ 1.88Δω[Al])×1000

          M為1t鋼液中元素氧化生產氧化物的數量,㎏;Δω[M]為鋼液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變化值,如為1%則代入0.01。


          MO2=( 1.5295Δω[C]+1.143Δω[Si]+ 0.29Δω[Mn]+ 0.461Δω[Cr]+ 0.286Δω[Fe]+ 1.29Δω[p]+ 0.471Δω[V]+ 0.888Δω[Al])×1000

          MO2為1t鋼液的耗O2量,㎏;如果單純生成CO2則用2.66Δω[C],若生成CO時,則為1.33Δω[C];若脫氧產物為15% CO2、85% CO,則為1.5295ω[C]。


          Q=(12.225Δω[C]+27.813Δω[Si]+ 6.908Δω[Mn]+ 4.27Δω[Cr]+ 4.103Δω[Fe]+ 20.515Δω[p]+ 11.388Δω[V]+ 28.30Δω[Al])×1000

          Q為1t鋼液的放熱量,kj;其中12.225Δω[C]適用于生成CO的情況。


          ΔT O2=(14.6Δω[C]+33.21Δω[Si]+ 8.25Δω[Mn]+ 5.1Δω[Cr]+ 4.9Δω[Fe]+ 24.5Δω[p]+ 13.6Δω[V]+ 33.8Δω[Al])×1000(不計熱損失)

          ΔT O21t鋼液的升溫值,℃。鋼液熱容為837.36kj/(t·℃)。


          16、鋼中雜質的含量和渣量的計算

          ω[M]—100㎏鋼液中殘存的元素含量,㎏;

          Σω[M]—原始狀態下,100㎏鋼、渣中元素M的含量,㎏;

          M—100㎏鋼液的爐渣重量,㎏;

          LM—渣鋼間元素的分配系數,

          它和渣成分有關。

          QAr—氬氣流量,m3/min;Q—鋼液重量,t;T1—鋼液的溫度,K;Tg—氣體的溫度,K;P0—鋼液面處氣體的壓力,Pa;h0—氣體噴吹深度,m;η—貢獻系數。


          元素的溶解對純鐵熔點的計算

          ΔT=1021/MB{[ωA液]- [ωA固]}


          濺渣護爐

          爐渣熔化溫度與爐渣成分經驗計算式

          T=0.7498ω(MgO)%+4.5017(ω(CaO)%/ω(SiO2)%)-10.5335ω(TFe)%+1582(℃)


          調渣劑中MgO含量計算

          ω(MgO)相對=ω(MgO)/(1-ω(CaO)+R·ω(SiO2))

          式中ω(MgO)、ω(CaO)、 ω(SiO2)為調渣劑中含量。


          調渣劑與廢鋼的熱當量置換比計算

          調渣劑與廢鋼的熱當量置換比=

          ΔHi、ΔHs分別為i種調渣劑和廢鋼的焓,MJ/kg;ω(MgO)i為i種調渣劑中MgO的質量分數,%。

          不同調渣劑的熱焓(H1773k-HΘ298k)及其對煉鋼熱平衡的影響

               調渣劑 

          種類項目

          生白

          云石

          輕燒白

          云石

          菱鎂

          菱鎂

          冶金

          鎂砂

          氮氣

          廢鋼

          熱焓/MJ/㎏

          3.407

          1.762

          3.026

          2.06

          1.91

          2.236

          1.38

          與廢鋼的熱

          量置換比

          2.47

          1.28

          2.19

          1.49

          1.38

          1.62

          1.0

          與廢鋼的熱

          當量置換比

          11.38

          3.36

          4.77

          2.21

          1.66

          合適的留渣量計算

          公稱噸位200t以上的大型轉爐,濺渣層厚度取25~30mm;公稱噸位100t以下的小型轉爐,濺渣層厚度取15~20mm。

          Qs=KABC

          Qs—留渣量,t;K—渣層厚度,m;A—爐襯內襯表面積,m2;B—爐渣密度,t/m3;C—系數,一般取1.1~1.3。


          精   煉

          LF爐用變壓器功率計算

          鋼包爐的變壓器功率取決于加熱速度、能量轉換率、鋼水重量

          W—鋼水重量,㎏;C—鋼水比熱容,kcal/(㎏·℃);ω—渣的重量,㎏;c—渣的比熱容,kcal/(㎏·℃);K1—功率因數;K2—電效率;K3—電弧熱效率;K4—負荷率;θ—加熱速度,℃/min;Δθ—散熱速度,℃/min;860—能量轉化系數,kcal/kW。


          電極極心圓侵蝕指數計算

          REP—耐材實效侵蝕指數;I—電弧電壓;VP—弧柱電壓;α—削尖了的電極側面到爐壁的間距。α=0.7L;L—爐壁與電極側面之間距。


          RH年處理能力計算公式

          P—年處理能力,Mt/年;

          H—平均出鋼量,t/爐;

          T—RH爐鋼水平均處理周期,min;

          η1—轉爐、精煉(LF)、RH、連鑄配合率,%;

          η2—RH處理鋼水合格率,%;

          η3—RH作業率,%.


          RH鋼水循環率計算

          U=3.8×10-3×D0.3u×D1.1d×G0.31×H0.5

          U—鋼水循環率,t/min;Du—插入管上升管直徑,cm;Dd—插入管下降管直徑,cm;G—提升氣體流速,L/min;H—提升氣體在上升管內的通入的高度,cm。


          真空下吹氬應滿足的條件:

          PAr>Pg+ρ·H+2σ/r

          PAr—氬氣泡的壓力;Pg—真空度;ρ—鋼液密度;H—氣泡距鋼液面的高度;σ—鋼液的界面張力;r—生成Ar氣泡的半徑。


          二次氧化時鋼液進氧量與進氮量的計算

          Δ[O]=(rMeO2·A·t)/Q×100%ppm

          Δ[N]=(rMeN2·A·t)/Q×100%ppm

          rMeO2,rMeN2—二次氧化時的吸氧、吸氮的傳質通量,kg/m2·s;A—澆注時氣液平均接觸面積,m2;t—澆注時氣液的接觸時間,s;Q—澆注鋼液重量,kg。


          碳鋼吸氧速度關系式

          rMeO2=(3.1-1.08αc)×10-3kg·O2/m2·s

          αc—1600℃下計算的碳的活度值。


          高合金鋼、高硅鋼吸氧速度關系式

          rMeO2=(3.3-4.8)×10-3kg·O2/m2·s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發熱劑的加入量

          CΔTW=QWη

          W/W=CΔT/(Qη)

          W—發熱劑的加入量,kg;C—鋼水比熱容,kJ/(t·℃);Q—發熱劑的發熱值,kJ/kg;ΔT—升溫幅度,℃;η—發熱效率。


          發熱劑的過剩指數

          I=發熱劑實際加入量/預定升溫理論計算量(即按化學計算反應的量)

          過剩指數變化范圍為1.0~1.4


          喂線深度

          H=Aδ(1-δ/D)V

          H—包芯線喂入鋼水深度,mm;A—與鐵皮材質和鋼水溫度有關的參數;δ—鐵皮的厚度,mm;D—包芯線的直徑,mm;V—包芯線的喂線速度,m/s 。


          喂線速度

          V=0.12×(W0.344/(δ(1-δ/D)×10-3

          W—鋼液重量,t;其它參數與喂線深度一樣。


          合金用量計算

          Pi=G(ai-bi)/(fici)+Mipi

          Pi—合金用量,kg;G—鋼液重量,kg;ai—合金元素的目標含量,%;bi—合金元素在鋼液中的含量,%;ci—元素在鋼液中的含量,%;fi—元素的收得率,%;Mi—合金的補加系數;pi′—各種合金的初步總用量,kg;Mipi′—合金的補加量。


          Mi—(ai/(fici)/1-Σai/(fici

          ai/(fici)—合金在鋼液中所占的比分,%;1-Σ[ai/(fici)]—不含合金的純鋼液所占的比分,%。

          pi′=ΣPi(ai-bi)/(fici


          合金加入量

          合金加入量(kg)=(控制成分%-分析成分%)×鋼水量(kg)/(回收率%×鐵合金中元素含量%)


          在精煉爐內脫氧好,FeO<0.5%的條件下元素回收率:

          100%回收率的元素有:Ni、Mo、Mn、Cr、Si、C、V、Nb;

          S、Al、Ti直接加包中回收率:30%~50%;

          喂線法加入的回收率:S、Al、Ti為70%~80%,B為40%~50% 。

          LF成分控制精度

          成分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Si

          Mn

          Cr

          Mo

          Ni

          Als

          精度控制/%

          ±0.01

          ±0.02

          ±0.02

          ±0.01

          ±0.01

          ±0.01

          ±0.009

          吹氬攪拌時,鋼水溫降ΔT與處理時間ζ關系

          鎮靜鋼ΔT=0.87ζ+0.14ζ2-0.0083ζ3

          低合金鋼ΔT=0.49ζ+0.558ζ2-0.0479ζ3

          半鎮靜鋼和沸騰鋼=ΔT=0.66ζ+0.373ζ2-0.0289ζ3

          鋼與渣之間的平衡關系可以用氧的分配系數L0表示

          根據氧在鋼液與爐渣間的質量平衡關系,即鋼液中排出的氧量等于進入爐渣的氧量

          分配系數與爐渣堿度和溫度的關系

          ω[O]- ω[O]=[ ω(FeO)- ω(FeO))]×16/72×m

          ω[O], ω[O]—鋼中平衡和初始氧含量,%;

          ω(FeO), ω(FeO)—渣中平衡和初始氧含量,%;

          m—渣量所占鋼水量的質量分數,%。


          喂線長度

          適合喂絲的合金元素

          與氧親和力

          高的元素

          低密度

          元素

          高蒸汽壓

          力元素

          低溶解

          度元素

          Ca

          Ca

          Mg

          Pb

          Mg

          Mg

          Ca

          Ca

          Ce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Se

          Mg

          Zr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Te

          Al

          Si

          Ti

          S

          Si

          Se

          Nb

          包芯線喂線速度一般比為鋁線慢些,喂線速度一般取1.5~3.5m/s。


          不同鋼包的最大喂入深度

          鋼包容量/t

          最大喂入深度/m

          25

          1.5

          50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100

          2.5

          150

          3

          250

          3.5

          不同包芯線的相對吸熱能力

          包芯線種類

          相對吸熱能力

          包芯線種類

          相對吸熱能力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0.7

          S

          0.5

          CaSi

          0.9

          FeTi

          1.1

          在1600℃的溫度條件下,當元素在鋼中的含量為0.1%時,一些常見元素的脫氧能力由強到弱的排列順序:

          Re→Zr→Ca→Al→Ti→B→Si→C→P→Nb→V→Mn→Cr→W,Fe,Mo→Ni→Cu


          鋁線最佳喂速確定

          最佳喂入深度是在距包底上方100~200mm處,鋁線在此熔化和反應。最佳喂速確定:

          ν=(H-0.15)/ζt

          ν—最佳喂速,m/s;H—熔池深度,m;根據鋼液量及鋼包尺寸計算;ζt—鋁線熔化時間,s。


          鋁收得率計算

          在渣流動性良好的情況下,鋁收得率主要與鋼液中溶解氧化量和鋼液溫度有關,取計算式:

          η=253.2993+0.342[O]2-0.00002884T2-0.008667[O]T


          鋼液喂鋁量計算

          L—喂入鋼液中的鋁線長度,m;Alaim—控制的目標殘鋁量,%;Alas—分析的鋼中殘鋁量,%;κ—冶煉過程中鋁的損失量,kg;η—鋁的收得率,%;W—鋁線的每米重量,kg/m;G—鋼液重量,t。


          鋼液的脫碳、脫氫與脫氮速度關系計算

          ν[H]=15470·[%H]2·ν[C]%/min;ν[N]=1446·[%N]2·ν[C]%/min。


          1個大氣壓下,1.013×105Pa,脫碳、脫氫、脫氮的關系式

          [%C]2-[%C]1=-Δ[%C]=6K2H·{1/[%H]2-1/[%H]1}+6{[%H]2-[%H]1}


          [%C]2-[%C]1=-Δ[%C]=0.43K2N·{1/[%N]2-1/[%N]1}+0.43{[%N]2-[%N]1}

          [%C]1—原始 [%C],%;[%C]2—降低后的[%C],%;[%H]1,[%N]1—原始 [%C],%;[%H]2,[%N]2—降低后的[%C],%;K2H,K2N—原始 [%H]、 [%H]的值。


          鋼液吹氬與氣體含量變化關系式

          VAr=112·Q·{PAr·K2H·(1/[%H]2-1/[%H]1)+([%H]2-[%H]1)}Nm3Ar

          VAr=8·Q·{PAr·K2N·(1/[%N]2-1/[%N]1)+([%N]2-[%N]1)}Nm3Ar

          Q—鋼水的重量,t;PAr—吹入氬氣時,Ar在鋼水中的平均壓力,大氣壓(1.013×105Pa為1單位)


          二次氧化鋼液的進氧量與進氮量關系式

          Δ[O]=(rMeO2·A·t)/Q×100%  PPm

          Δ[N]=(rMeN2·A·t)/Q×100%  PPm

          rMeO2,rMeN2—二次氧化時吸氧、吸氮的傳質通量,kg/m2·s;A—澆注時氣液平均接觸面積,m2;t—澆注時氣液接觸的時間,s;Q—澆注鋼液重量,kg。


          碳鋼吸氧速度關系式

          rMeO2=(3.1-1.08αc)×10-3  kg·O2/m2·s

          αc—1600℃下計算的碳的活度值。

          高合金、高硅鋼種吸氧量在(3.3~4.8)×10-4 kg·O2/m2·s


          鋼液吸氣面積關系式

          A=1.2345d·(H1+H0)+0.848d·((ω20+ω1ω0+ω21)/g) m2

          d—鑄口直徑,m;H1、H0—澆注前后由鑄口到中鑄管的距離,m;ω1、ω0—澆注一盤前后鑄口處鋼液的速度,m/s;g —重力加速度,9.81m/s2;z1、z0—開澆和澆完一盤時鋼水在盛鋼桶中的高度,m;C0—鑄口的阻力系數,一般為0.96。


          澆注一盤鋼需要時間的關系式

          A0—鑄口的斷面積,m2;D—盛鋼桶的平均內徑,m;CD—鑄口的阻力系數,一般為0.96。


          連  鑄

          坯殼厚度計算

          t—凝固時間,min;

          l—結晶器有效長度,㎜(結晶器液面至結晶器下口的距離,約為結晶器實長減80~100㎜),V—拉坯速度,㎜/min。


          渣膜厚度計算

          e—渣膜厚度,mm;η—渣黏度,Pa·s;V—拉速,m/min;g—重力加速度,cm/s2;ρm,ρs—鋼和渣的密度,g/cm3。黏度在1300℃時小于0.14Pa·s,在1250~1400℃時在0.1~1.0 Pa·s的范圍。


          鑄坯線收縮量計算

          Δl=βΔT

          ΔT—彎月面到結晶器出口處坯殼的溫度變化;

          β—坯殼收縮系數,鐵素體為16.5×10-6/℃;奧氏體為22.0×10-6/℃。


          鑄坯液相穴深度計算

          L—鑄坯的液相穴深度,m;

          D—鑄坯厚度,mm;

          V—拉坯速度,m/min;

          t—鑄坯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時間,min;

          K綜合—綜合凝固系數,㎜/min1/2。


          結晶器倒錐度計算

          ε1—結晶器每米長度的倒錐度,%/m;

          S—結晶器上口斷面積,mm2;

          S—結晶器下口斷面積,mm2;

          L—結晶器的長度,m。


          矩形坯或板坯倒錐度計算

          S—結晶器上口寬邊或窄邊長度,mm;

          S—結晶器下口寬邊或窄邊長度,mm。


          結晶器長度計算

          結晶器的長度應保證鑄坯出結晶器下口的坯殼厚度大于或等于10~25mm,通常,生產小斷面鑄坯時取下限,而生產大斷面時,應取上限。

          V—拉坯速度,mm/min。

          考慮到鋼液面到結晶器上口應有80~120mm的高度,故結晶器的實際長度應為:L= Lm+(80+120)mm


          結晶器水縫面積計算

          A—結晶器的水縫總面積,m2;Q—結晶器每米周邊長耗水量,m3/(h·m);L—結晶器周邊長度,m;V—冷卻水流速,m/s。


          澆注溫度計算

          T澆注=TL+ΔT

          T澆注—合適澆注溫度,℃;TL—液相線溫度,℃;ΔT—鋼液的過熱度,℃。


          TL=1536-(78ω[C]+7.6ω[Si]+4.9ω[Mn]+34ω[P]+30ω[S]+5.0ω[Cu]+3.1ω[Ni]+2.0ω[Mo]+2.0ω[V]+1.3ω[Cr]+18ω[Ti]+3.6ω[Al]+ 80ω[B]+7)

          中間包鋼水過熱度選取值

          澆注鋼種

          板坯、大方坯

          小方坯

          澆注鋼種

          板坯、大方坯

          小方坯

          高碳鋼、高錳鋼

          +10℃

          +15~20℃

          不銹鋼

          +15~20℃

          +20~30℃

          合金結構鋼

          +5~15℃

          +15~20℃

          硅鋼

          +10℃

          +15~20℃

          鋁鎮靜鋼、低合金鋼

          +15~20℃